学习培训
首页 > 重庆父母不同的教养方式对中职生的人际关系有何影响?

重庆父母不同的教养方式对中职生的人际关系有何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要,技术劳动工人的匮乏,是社会急迫需要改善的问题,中职教育在这其中占有很大一部分作用。但对中职生的关注却十分缺乏,有待提高。

现阶段我们有很多的研究都指向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却很少有人注意到中职生这一特殊的学生群体,同样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因此改善中职生人际关系困扰问题是十分重要的。虽说影响中职生人际关系困扰的因素有很多,但研究认为从基本的父母教养方式和个体自身人格特质入手,是最直接也最容易发现问题的方式。

从根源入手,可以有效地发现问题,为日后解决问题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中职生父母教养方式、人格特质与人际关系困扰的关系分析

对父母教养方式、人格特质与人际关系困扰进行的分析表明,中职生人格特质较为良好,但父母教养方式存在偏向于过度保护的倾向,人际关系困扰问题较为严重,所以中职生的人际关系困扰是需要进行讨论与解决的。

综上分析得出,人际关系受父母教养方式所影响,同时,也受人格特质所影响,具体讨论如下:

(一)中职生父母教养方式与人际关系困扰的关系分析

研究的相关分析结果表示:父母教养方式总分与人际关系总分(含各维度)呈显著负相关,即父母教养方式得分越高,人际关系问卷得分越低,人重庆中等专业学校际关系困扰问题越严重。所以我们可以说父母教养方式越消极,中职生的人际关系困扰问题便会越严峻。

这并不是说所有的父母教养方式都能够利于子女的人际交往,解方舟表明只有父母以温暖、理解、尊重、正确引领等积极的教养方式才有利于子女人际交往能力的形成与提高。

母亲教养方式对学生是否具有人际关系困扰问题是有显著预测作用的,当一名中职生没有得到良好的母亲教养方式时,他的人际关系困扰问题越是严重。

苏语瑄表明拒绝维度的特征是惩罚、贬低及批评子女,在父母长期选择用拒绝方式下养育的子女,其自尊心极易受到伤害。

导致其在与他人进行交往的时候,因自身的自卑与怀疑,会造成他们的自我封闭与对他人的过分戒备,从而引起人际交往困扰的产生。

一个不自信的人在面对人际交往过程中所发生的种种问题是没有办法采用合理的方式方法处理的。

若父母不能够给予子女一定程度上的赞同、包容与接纳,就会导致子女对自身能力的怀疑,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也难以理解他人,不能够与他人进行平等且顺利的沟通与交流。

所以父母在教养子女的时候,要注意把握对子女意愿的过分打压问题。

(二)中职生父母教养方式与人格特质的关系分析

研究的相关分析结果表示:

父母教养方式总分及各维度与人格特质各维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即父母教养方式越消极,子女的人格特质各维度显现的越不明显。杨雪花在研究中提倡父母要多鼓励、多尊重、多爱护子女,这样的教养方式有利于个体健全人格的形成。

其原因可能是中职生这一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而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的从父母身上学到了很多,好的是坏的也是,除了模仿父母的待人处事行为,从父母那获得的反馈可以说是子女形成什么性格的重要因素。

如果一个个体,他做什么事之前都需要获得长辈的认可,才能执行,那么他们在自己面对问题和状况时,也一样无法快速的自己找到应对的方法,那这时这个个体对自身是不自信的,甚至是自卑的。

何凯黎认为,子女人格的发展是从家庭开始的,父母与子女的相处方式以及家庭环境影响了子女发展的质量。可见和谐积极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形成良好的人格特质来说至关重要。

(三)中职生人格特质与人际关系困扰的关系分析

研究相关分析的结果表示:人格特质总分与人际关系总分呈显著正相关,即人格特质得分越高,人际关系问卷得分越高,人际关系困扰问题越轻,反之亦然。

Rosenberg就曾提出过健全的人格有利于为人际交往带来一种自信、乐观的情绪状态,有利于人际交往的结论。可见人格在人际关系中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作者进一步以人格特质总分及各维度为自变量,以人际关系困扰为因变量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适应性、社交性和开放性这三个维度显著正向预测人际关系困扰。其余两个维度对人际关系困扰不具备显著影响作用。

适应性强的中职生会有更积极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刘万伦在研究中亦得出了一致的结论,即学生的适应性与师生关系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学生的适应性,极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他与老师和同学们之间的关系,也会影响学生在校期间对学业的兴趣以及对上学的积极性。

假使每日学生都不能与老师进行积极的沟通,也不能在同学们之间获得积极的评价,势必会更加的难以适应校园生活,反之,若能快速融入到班集体中去,则能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

社交性强的人表现为热情的、乐观的、健谈的,社交性弱的人表现为独立的、保守的、难打交道的,人格特质的社交性维度本就指代个人在与人交际的过程中所表现的状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在中职生这一群体中也不例外。

社交性越强的中职生在人际关系存在的困扰越少,因为他们喜欢与他人交谈,喜欢表现自己,喜欢讲内心想法,所以可以拥有更好的人际关系。

开放性越强的中职生在师生关系与生生关系中表现越积极。王帅青提出相同结论,人格的开放性维度与人际关系中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这两个维度以及人际关系总分均呈显著正相关。

低开放性人格表现出的特征是保守的、实践的,而高开放性的人格表现出的特征是兴趣广泛的、追求新奇的。人格的本质是无好坏之分的,只不过开放性更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发展。

在学生时代,有趣的性格,跳跃的思维极易引起同龄人之间想要主动与之相处的想法,同时,这一类型的学生乐于接受新加入的成员,因此他们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人格特质在中职生父母教养方式与人际关系困扰间的中介作用分析

研究分别以母亲教养方式总分与父亲拒绝、母亲拒绝维度为自变量,以人际关系困扰总分为因变量,以人格特质的五个维度为中介变量进行中介效应检验。

中介效应检验表明,中职生人格特质的适应性分别在母亲拒绝、母亲教养方式与人际关系困扰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社交性、开放性、道德感分别在父亲拒绝、母亲教养方式与人际关系困扰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

龚玲提出母亲对未成年人的消极教养方式会导致未成年人在人格上形成固执、猜疑等特质,进而在人际关系上影响其人际交往技能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人格的低适应性、低社交性与低开放性就体现在了高警觉性易猜忌,所以作者认为母亲教养方式影响着子女适应性、社交性与开放性人格的形成,同时已得出人格的适应性、社交性开放性与影响和制约着人际关系。

可见母亲的教养方式既能直接影响人际关系困扰,也可影响人格的适应性、社交性与开放性从而变相的影响人际关系困扰,所以我们说人格特质的适应性、社交性与开放性维度在母亲教养方式与人际关系困扰之间存在着中介效应。

SchaeferE.S父母教养方式会持续影响儿童的社交性人格。

在我国,父亲与子女相处时间比母亲与子女相处的时间要少,更多的父亲会将时间与精力放在工作上,以便为家庭提供更优质的经济基础,这也致使子女在为数不多的与父亲的相处过程中,想要获得认可的心理。

如子女经常在父亲那里得不到温暖的情感需求,提出的要求得不到满足,且长期听到父亲对自己的否定,便会形成低社交与低开放性人格,间接导致其在与老师和同学的相处过程中,也处于消极的自我否定状态,在人际交往中会存在一定的障碍。

综上所述:人格特质的适应性维度、社交性维度、开放性维度、道德感维度在母亲教养方式与人际关系困扰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所以说母亲教养方式可以直接影响人际关系困扰,也可以通过人格特质的中介作用来影响人际关系困扰。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有关父母不同的教养方式对中职生的人际关系有何影响?信息。希望对广大学生家长有所帮助。如果有不明白的问题也可以在线咨询,会有专业老师给你解答。

展开剩余60%内容 »

重庆父母不同的教养方式对中职生的人际关系有何影响?的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