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培训
首页 > 重庆为了中职升学,中职教育做了哪些改变?

重庆为了中职升学,中职教育做了哪些改变?

为了中职升学重庆中等专业学校,中职教育做了哪些改变?

现阶段中职教育普遍采取的是两年校内学习,最后一年顶岗实习的教育模式。即使是升学火爆的现在,依然有很多学校把最后一年设置为顶岗实习。这样地做的好处不言而喻,可以让学生轮转起来,实现多招生,多收益。但是,对于80%以上怀揣升学意愿的学生来说,实习与考学的冲突非常强烈。

我们曾经也权衡了很长时间,一边是多招生得实惠,一边是多支出的负担,其实就是“利”与“责”的问题。最终,为了满足学生的升学需求,我们舍弃了“利”,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一、调整育人模式,最后一年复习

中职生不论将来升学与否,实习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所以为了让孩子们最后一年有足够的时间复习,我们调整实习时间,将岗位实习前置,最后一年作为学生升学复习时间。

其实,从“收支”角度来说,学校肯定是“赔钱”的。原先学生实习了,空出来的资源就可以实现多招生,这样轮转起来,相当于多一个年级的学生规模。对于生均拨款的学校来说,那就是一笔很大的收益。现在让学生回来复习,那就意味着无法轮转,损失了一个年级的收益。

从经营的角度来说,这种做法着实不划算。但是办学不是经商,学校有义务有责任满足学生实际需求,而且在升学的大环境下,实习与升学复习的矛盾必须解决,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实现学校办学导向的转变,适应职业教育发展新趋势。

为了“安顿”好三年级学生,我们又建了一个新校区,其实约等于是又建了一个“新”学校。何所谓“新”,除了学生是老人,其他所有教学相关均是新的。场地是新的,师资是新的,课程是新的,属地关系是新的……新学校就像是一个新生命,开始新的发展。这样的投资不可谓不大,但是考虑到未来升学竞争,这一切又都值得。

我们常说“取舍”,职业教育导向变了,面对新的趋势和环境,我们就需要对传统教学进行取舍,而且要及时做出反应,晚了就跟不上了。


二、组建升学政策研究团队

搞升学,不是安排点升学课程就完事了。需要对升学进行研究。尤其是中职升学,不研究很容易出问题。就河南省来说,目前依然采用的是单招和对口升学,职教高考还没有开始。面对这样的现实情况,很多中职学校其实并没有做出太多反应。

我们将负责升学工作的老师组建成团队,他们负责升学报名工作,同时又都是任课教师,既熟悉升学报名工作,又了解专业和教学。因此,我对他们做出了如下要求;

第一,吃透中职升学政策,结合实际报名工作,分析升学政策中与办学相关的事宜。

举个例子:

河南省的播音主持专业如果报对口升学,就只能选择艺考中的音乐项目。想考播音主持项目,只能报名普通高考。这就意味着中职的播音主持专业,在招生和专业培养时需要加强音乐相关内容。如果没有人去研究,谁会去考虑这些问题是否与专业教学的关系。

所以说,吃透政策的目的是教学服务。

第二,了解高职院校及招生政策,指导学生报名,指导专业教学。

对于中职生而言,落榜的因素中,没有得到准确的升学指导占据很大成分。中职生普遍对于高职院校不太了解,也不知道自己适合哪些学校,因此很容易出现所报院校与自己能力不匹配的情况,落榜率自然就高了。因此,升学团队就需要了解各高职院校情况,能够对本校学生开展正确引导。

同时,由于河南省高职单招采取的是各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即使是同一个专业,不同院校的招生方式、考试模式、考试科目都不一样。只有了解不同院校的招生方式,才能将其落实到每一个考生的复习课程中,有针对性地指导复习,提高录取概率。

所以说,了解高职院校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教学服务。


三、组建文化课升学研究团队

通过对中职升学的考试科目分析,我发现这样一个情况:中职升学中最容易拉开差距的不是专业课,而是文化课,不论是单招对口考试还是职教高考。

中职生对专业课的喜欢程度普遍要高于文化课,而且学生选择专业肯定也是选择比较擅长的专业。因此,专业课虽然也能拉开一些差距,但是比起文化课,那就远远不足了。

曾经有人做过调查,中职生最不喜欢的课程,首先是数学,其次是英语。而这两个课程,恰恰是最拉分的科目。因此,文化课,决定了学生升学的高度。

因此,我们组建了一个文化课升学研究团队,目前虽然只是起步阶段,还只有一个人,但是以他为核心的团队肯定会逐步建立起来。

这是一个有着高中教育经历的老师,因为他也有低分考生教育经历,所以他有一套高中针对低分学生的学习方法。我听了之后,感觉有些方法适用,有些对中职生来说,要求还是太高了。因此,我就让其研究近几年的中职升学试卷,先选择一门最擅长的科目,看看如何将升学内容填充在一二年级的每堂课中,建立一个可复制的教育模式,并逐步推广。


四、升学班实验,培养升学师资队伍

去年,为了开展升学研究,我们组建了三个升学班。虽然我们预设了很多困难,可是实际问题比我们想象得还要多。总结起来,其实就是三个问题。

第一,思想问题

对于办了几十年就业教育的中职学校来说,学生不了解中职升学,不知道自己将来能不能考上学,怎么考学,对于升学一窍不通;老师多数不了解升学,也不愿意了解,不想主动走出传统中职教育无压力的“舒适圈”。思想固化,成为升学教育的绊脚石。

这个问题,其实可以通过宣传来解决,通过懂行的老师来做宣讲,让他们了解中职升学,了解中职教育搞升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当然,如果有些老师实在不愿意“睡醒”,战略性放弃也是可以考虑的。

第二,能力问题

虽然我们考虑到了学生的学习层次和能力,但是实际教学发现,学生文化课的漏洞要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得多。数学老师不得不从初中甚至小学的内容补起,严重影响教学进度。但是这些内容又不得不补,否则新的课程学生完全听不懂,讲了也白讲。因此,升学教育一定要实因材施教,这是良策。

第三,管理问题

升学管理跟就业管理完全不同,升学管理要严要苦,要付出。这些问题对于高中来说,就像家常便饭,但是对于中职教育来说,想要立马实现高中的管理模式,难。

所以,也就出现了很多管理问题。这种管理问题,其实归根结底还是思想意识问题,有些人认可升学教育,有些不认可。没有统一思想,没有统一行动,很难实现有效升学管理。

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中职的升学教育已经扑面而来;不管你接受不接受,中职的升学教育已经遍地开花。面对现实,调整策略,这才是上策。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有关为了中职升学,中职教育做了哪些改变?信息。希望对广大学生家长有所帮助。如果有不明白的问题也可以在线咨询,会有专业老师给你解答。

展开剩余60%内容 »

重庆为了中职升学,中职教育做了哪些改变?的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