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培训
首页 > 职校生进厂打螺丝,吃不了学习的苦,就得吃社会的苦!

职校生进厂打螺丝,吃不了学习的苦,就得吃社会的苦!

职校生进厂打螺丝,吃不了学习的苦,就得吃社会的苦!:一.让孩子认清现实、二.让孩子懂得感恩、三.职校不是孩子的终点



最近几年,许多职校因为不合理的顶岗实习安排出现在热搜上。

工厂实习致残、不实习拿不到毕业证、实习的工厂与自己专业不对口......



几乎所有进厂的职校生都会抱怨,很多家长也反映:本来是送孩子去读书学技术的,不是送去进厂吃苦的!

其实除了这些负面新闻与评论,顶岗实习,原本是属于职业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实践教育”,本身对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具有巨大作用,几乎是每一个职校生的必修课。



舆论之下,我们带着辩证的思维来看一看,职校生进厂勤工俭学都有哪些好处呢?

一.让孩子认清现实

我们都知道,现在的孩子可以说个个在家都是少爷小姐的生活标准,从小不缺吃穿,生活条件优渥,父母更是把他们捧在手心里。

所以为什么很多孩子会有好吃懒做的坏习惯,遇到生活上的一点点不顺就经受不住打击?根本原因还是在缺少逆商,通俗一点说就是:吃的苦太少!

而进厂实习,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体验现实社会的机会。在工厂里,一个车间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缩影。孩子在这里可以学到的东西很多。

首先,车间的官职由大到小,可以让孩子体验到学历经验这些东西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可以让你获取更高收入和更多尊重的筹码。

跟一条流水线上同事之间的相处自然也不是像在学校那样无忧无虑,这当中同样可能充满了明争暗斗。

这些都是我们的孩子进入社会以后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在工厂实习正是一次演习,让他们知道自己将来想在职场有一席之地究竟还欠缺什么。

二.让孩子懂得感恩

我相信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感受,孩子读书缺少积极主动性,总感觉像是在为父母读书学习。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父母太过强势,总是为孩子做决定,造成他们对生活失去了掌控感,也找不到自己学习的内在动机;还有孩子根本不知道赚钱的辛苦,认为自己的挥霍浪费不值一提。

结果是父母付出再多,孩子也觉得理所当然。

进厂实习能够让他们看清学习的意义不是为了迎合父母的要求,而是为了自己将来的人生能够有更多的选择权。

社会现实就是——一个既没有学历又没有经验的人,想要生存,那么他就没有权利选择自己的工作。

不仅如此,体验过流水线上的辛苦,他们会更加感受到挣钱不易,理解父母养育他们付出的艰辛。也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生出感恩之心,珍惜自己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三.职校不是孩子的终点

现在,国家的教育政策越来越好,职校学生的升学通道也越来越多,学历的天花板不再是职校那一张薄薄的毕业证。

只要孩子有了学习的动力,将来依旧可以继续深造,取得高学历。

家长应该打破自己的固有认知,不要认为孩子上了职校,就意味着给他们的学习生涯画了句号。

纪伯伦说:“孩子的灵魂属于明天,那是我们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不管是作为学校还是家长,我们要做的是不断激发孩子的潜能,发掘他们的优势。

在过去,总是强调“短板理论”,我们也常常把目光聚焦于孩子的缺点劣势。而事实上,孩子在某个领域的特长,如果我们能够不断强化,或许他就能成为这方面的专家,不仅拥有好工作,还能拥有一个绚丽的人生。

总的来说,职校生进厂实习除了能赚一些生活费,这种体验式教学本身对孩子也很有意义。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去悟。父母与其高高在上地说教,不如放手让孩子自己去体验。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有关职校生进厂打螺丝,吃不了学习的苦,就得吃社会的苦!信息。希望对广大学生家长有所帮助。如果有不明白的问题也可以在线咨询,会有专业老师给你解答。

展开剩余60%内容 »

职校生进厂打螺丝,吃不了学习的苦,就得吃社会的苦!的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