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培训
首页 > 湖南道县属于哪个市管辖(永州市道县地理位置与历史)

湖南道县属于哪个市管辖(永州市道县地理位置与历史)

湖南省一个县,人口超80万,建制历史近1400年!

湖南省,地处中国中部、长江中游,和湖北省相对应,湖南省因大部分区域处于洞庭湖以南而得名“湖南”,因省内最大河流湘江流贯全境而简称“湘”,省会驻长沙市。

湖南省东临江西,西接重庆、贵州,南毗广东、广西,北与湖北相连。

截至2019年7月,湖南省下辖13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包含了36个市辖区、18个县级市、61个县、7个自治县。

其中,就道县来说,人口超80万,隶属于湖南省永州市。

在地理位置上,道县位于潇水中游,东邻宁远县,南接江永县和江华瑶族自治县,西接广西全州县、灌阳县,北连双牌县,素有“襟带两广、屏蔽三湘”之称。

在历史上,唐朝时期设立道州,这成为该地区建制之开始,距今已有接近1400年的历史了

首先,道县隶属于湖南省永州市,素有“襟带两广、屏蔽三湘”之称。

道县属南岭地区,四周高山环绕,中部岗丘起伏,平川交错。东南有九嶷山,南有铜山岭,西有都庞岭,北有紫金山。

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150多个,且多与邻近山脉连成整体,最高峰韭菜岭,海拔达到2009米。

整个地势从四周向中间倾斜,呈盆状结构。整个地势从四周向中间倾斜,呈盆状结构。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了秦朝。在郡县制下,秦朝设立营浦县,隶属于长沙郡,今湖南省道县一带属之。

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营浦县隶属于零陵郡。

三国这一历史阶段,魏蜀吴三国鼎立,今永州市道县一带先属蜀汉,后成为东吴的疆域。

三国时吴宝鼎元年(266年)置营阳郡,郡治在营浦。梁天监十四年(515年),改营阳郡为永阳郡,营浦郡为郡治。

隋开皇九年(589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改零陵郡为永州,废永阳郡,并营浦、谢沐二县为永阳县,隶永州。

大业三年(607年),隋炀帝杨广这位皇帝在位时,复改永州为零陵郡,永阳县隶属于零陵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唐朝建立后,以零陵郡之营道、永阳二县置营州,改永阳县为营道县(原营道县改唐兴县)。

次年,改州为南营州。贞观八年(633年),唐太宗李世民这位皇帝在位时,南营州改名道州。

因此,对于道州这一建制,始于公元633年,距今已有接近1400年的历史了。

唐朝贞观十七年,废道州,营道改属永州。

上元二年(675年),复置道州,下辖五个县,营道属之。天宝元年(742年),改州为道州江华郡,改县为宏道。

乾元元年(758年),废郡名,复称道州。

五代十国时期,道州仍辖五县,宏道为州治。宋建隆三年(962年),改宏道县为营道县。

两宋时期,道州辖四县:营道、江华、永明、宁远。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道州置安抚司,次年改为道州路,置总管府。

营道县属湖广行省湖南道州路,该地区属之。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改道州路为道州府,营道为府治。

洪武九年,复改为道州,以州治营道县省入,辖宁远、江华、永明三县。

崇祯十二年(1639年),析宁远县新田堡置新田县,隶属于道州。

最后,清康熙三年(1664年),道州降为散州,今道县一带属之。到了1913年,道州改为道县。

1928年,道县直属于湖南省。

1995年11月,撤销零陵地区和县级永州市、冷水滩市,设立地级永州市,永州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芝山区(即零陵区)。

此时,地级永州市辖祁阳县、新田县、道县、蓝山县、东安县、双牌县、宁远县、江永县、江华瑶族自治县和芝山区、冷水滩区。如今,道县隶属于湖南省地级永州市。

截至2019年底,道县下辖7个街道、11个镇、1个乡、3个瑶族乡、2个林场,1个农场,总面积达2448平方千米,总人口约为83万人。

展开剩余60%内容 »

湖南道县属于哪个市管辖(永州市道县地理位置与历史)的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