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培训
首页 > 宋代二府三司制结构图解(二府三司制度行政效率低下的原因)

宋代二府三司制结构图解(二府三司制度行政效率低下的原因)

二府三司,行政效率低下的根源:

今天我想写一下二府三司制度,这是宋朝最重要的一个中央制度,从宋太祖时期下旨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只管行政,一直到1279年南宋最后一支抗元力量灭亡,二府三司制度一共持续了近320年。

为什么说二府三司是行政效率低下的根源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一、何谓二府三司?

宋太祖武将出身,他原来是五代十国时期后周的殿前都检点(禁军统领将军),作为武将,他深知自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年)开始设置的节度使是武将专权的危害。

所以在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之后,做了三件事:1、杯酒释兵权;2、收天下之兵;3、加强皇权(削弱相权,设立二府三司)。

杯酒释兵权老冯在这里不过多解释了。收天下之兵就是把天下地方上的精锐收归中央,由中央统一调配,这个我们后面会分析,它其实和二府三司有很大联系。

我们重点来说第三个就是二府三司。其实二府三司是唐代三省制度的一个升级,唐代的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被宋太祖合并成了中书门下,而宋太祖又把军政权分出,设立了一个叫做枢密院的机构。

其实中书门下是合并丞相的行政权,枢密院是分割丞相的军事权,剩下的丞相的财政权被宋太祖新设立的三司使所代替。这就直接把丞相的行政、军事、财政大权割离,进而加强皇权,这是赵匡胤的终极目的。

二、为何说行政效率低下?

刚才咱们说了,二府三司设立的终极目的是加强皇权,但是宋代皇权真的加强了吗?表面上来看,皇权真的加强了,但是实际实行过程中,皇权受到的制约并不少。

首先宋太祖设置言官机构叫做谏院,由文官充任(包拯做过这个机构的长官);然后皇权受到了以丞相、参知政事等高级文官的很大制约,宋代皇帝权力并不像明清皇帝那样大权在握。

所谓的效率低下,低下在哪里?二府三司的设立,最直接的表现就是造成了官僚机构的臃肿。举个简单的例子,三司下属户部、度支、盐铁等机构,放到别的朝代一个机构能办的事情。

宋代为了分权,用两个、甚至多个机构来办。据统计,宋仁宗年间,宋代中高级的官员(三品以上)一共7000多人,为历代之最。

中央所有官员来说,宋真宗时期,10000多人;到了宋仁宗时期翻了一倍20000多人,而到了宋英宗时期,又多了4000多人。

宋代的皇帝为了限制二府三司的官员,往里面塞了大量的新官员去限制旧官员,为了限制塞进去的官员,又塞了一批官员限制,时间一长,一件事情两个人,甚至三个人负责,这就造成了行政效率低下。

除了行政效率,我们回归开始时候的问题,“收天下之兵”,宋代皇帝特别怕武将叛乱,所以想了两个办法,第一个办法是文官管理地方,这就造成了边疆地方没有像样的武将守卫。

第二个办法就是把地方的精锐选到中央组成禁军。今天老冯说的说第二个方法,宋代为了防止武将叛乱,对武将的使用也是格外谨慎,“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统兵的是一个将领,领兵打仗的又是另一个将领。

体现在二府三司当中就是统领将领的是枢密院(宋代将领都归枢密使管理),而打仗时调兵和任命将领的任务归皇帝和兵部。

这也造成了一遇到战事,调兵遣将的时间大大增加,低下的效率往往贻误战机,成为宋朝对外战争败多胜少的原因。

二府三司,明面上是皇权制度的进步,但是老冯觉得,是造成中国封建社会开始衰败的因素之一。

展开剩余60%内容 »

宋代二府三司制结构图解(二府三司制度行政效率低下的原因)的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