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培训
首页 > 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洋务运动失败原因需反思)

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洋务运动失败原因需反思)

清末洋务运动为何c?5个原因值得反思!

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为何会失败?

19世纪中期以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英德等西方国家经过工业革命,率先完成了近代化的发展。

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大炮轰开了晚清中国的大门,从此,中国开始进入了长达百余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遗憾的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尽管清朝战败,割地赔款。但当时的清廷还是没能觉醒,依旧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之中。

时隔两年,随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咸丰帝逃往承德,京城被攻陷,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等恶行终于激怒了一部分人。

此时,中国的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只有向西方学习才能国富民强,于是,国内掀起了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首的洋务运动,这场运动搞的是轰轰烈烈,可是,结果为何却失败了呢?

晚清政府缺乏合理统一规划:

首先是缺乏统一的计划指导。

我们知道,如果一个国家如果要进行改革,必须要实行合理统一的计划。比如苏联的工业化,以及中国的工业化都是按照中央统一设定的计划来进行的。而洋务运动只是根据派系各自建设。

比如,曾国藩在安庆建立的安庆军械所,张之洞在汉阳建立的汉阳铁厂,这些都是各地督抚在地方上引进设备和先进技术,这导致清廷对洋务运动不能统一筹划指导,而清政府也确实缺少对他们的指挥。

清朝掌舵者慈禧太后见识浅短:

第二个原因在于主事者的见识不足。

洋务运动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以90年代甲午中日战争时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为标志宣告结束。

这段时期一直都是慈禧太后把持朝政,慈禧太后一直都是循环守旧,对于世界没有丝毫认识,只知道穷奢极欲享受生活,却不能像日本明治维新时明治天皇一样,节省一切开支,支持国家建设。

虽然,朝廷也多次派遣恭亲王奕欣或大臣出国考察学习西方,但这并不能左右慈禧守旧的思想。

守旧官僚的反对:

第三个原因在于守旧势力的反对。

在洋务运动开始后,朝廷上出现了洋务派和保守派两个针锋相对的派别。

保守派阻碍洋务运动的发展,以倭仁与翁同龢为代表,他们是典型的士大夫出身,虽然和洋务派都属于地主阶级,但是他们缺乏进步思想,不能跟随世界历史潮流的大发展趋势。

而在地方上,封建官府也对于民间设立的工厂进行查封,不让其出现民族工业和资本主义萌芽,全部都给予扼杀。

官僚腐败

第四个原因在于官僚政风的败坏。

清朝中后期官场就出现了大量的腐败现象,贪污贿赂成风,“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到了清朝晚期,由于外国资本的涌入,官商勾结,各工厂之间相互倾轧。

反让外国资本收益获利,使得中国大量的黄金白银外流,造成了经济上的重大损失。

而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只学习西方的器物,而不学习西方的制度和思想是不行的,洋务运动的实质,也只是一场由地主阶级领导的、以封建纲常伦理为根本的。

用西方科学技术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它没有启用新兴资产阶级进行有效的领导,也缺乏民间资本的投入,从根本上缺乏资金和活力。

导致最后,随着中日黄海海战中清朝北洋水师全军覆,这才标志着洋务运动最终宣告破产。

展开剩余60%内容 »

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洋务运动失败原因需反思)的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