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培训
首页 > 述国亡诗花蕊夫人赏析(短短四句却将天下男儿骂了一遍)

述国亡诗花蕊夫人赏析(短短四句却将天下男儿骂了一遍)

花蕊夫人这首诗,骂人不带个脏字,短短四句却将天下男儿骂了一遍。

徐氏,青城人,因才貌双全,得幸于后蜀主孟昶,拜贵妃,别号花蕊夫人。

她长于写诗,曾仿效唐代诗人王建,作《宫词》百余首,富独创性。历代宫词作者不少,但大多为外臣,常有失实之处。

花蕊夫人以宫中人写宫中事,皆成信史,且语言工丽,清婉可掬,将宫女内心的孤寞、羞怯、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描摹得细致入微, 自具风格。

宋朝入侵蜀国,花蕊夫人同孟昶一起成了宋朝部队的俘虏,被押至汴京。她心未忘蜀,并常悬孟昶之像以祭祀。

据《十国春秋》载,宋太祖听说花蕊夫人的诗写得好,有一次召她赋诗,她写了这首《述国亡诗》,受到宋太祖的赏识。

《述国亡诗》

花蕊夫人 〔五代〕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这首诗的大意是:

后蜀的君王城楼上竟然竖起了白旗,我被封锁在了这冷清清的行宫里哪里知道?十四万军士一起放下武器投降,这些人中没有一个是真正守家卫国的男子!

“君王城上竖降旗”,指投降宋朝是后主孟昶一个人决策的,它概括着丰富的内容。含蓄地点明屈辱投降的是君王。

一个“竖”字,说明蜀主并非经过残酷的战斗之后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投降的,而是宋军一来,即乖乖地拱手出降了。

“妾在深宫哪得知?”,意为蜀降之事,与自己毫无关系。这就耐人寻味了。质言之,如果由我决策,恐怕就不是这个局面了。这平淡的回话,却蕴含着巨大的力量,也包容着无限的悔恨与不尽的血泪。

仔细品味这一句,花蕊夫人对投降一事是感到脸红的,比起那些毫无廉耻之心的王侯将相来,不啻有天壤之别,可谓裙钗胜须眉了。

“十四万人齐解甲”,进一步揭示这种不战而降的可耻场面。

史载当时破蜀宋军仅数万人,而后蜀则有“十四万人”之众。以数倍于敌的兵力,背城借一,即使面临强敌,当无亡国之理。可是一向耽于享乐的孟蜀君臣毫无斗志,闻风丧胆,终于演出众降于寡的丑剧。

“十四万人”没有一个死国的志士,没有一星半点丈夫气概,当然是语带夸张,却有力写出了一个女子的羞愤:可耻在于不战而亡。

“宁无一个是男儿?”,她悲愤地责问:怎么“十四万人”的蜀军官兵中,竟没有一个人是有血性的男子汉?她以夸张手法,进发出愤怒的吼声,催人猛省, 发人深思!

后人常用 “更无一个是男儿” 来激励男子不要失去志气,有志男儿宁可为国慷慨牺牲,也不愿投降敌人,作亡国奴。

这首诗语言通俗,用词含蓄有味。以一个女人的口气来表现对蜀亡的沉痛之情,个性鲜明。女子的性格是泼辣的,感情羞愧而愤激,语气则是委婉含蓄的。

花蕊夫人敢于在不可一世的宋太祖面前,直陈己见,不仅有羞耻之心,而且毫不示弱,表现出非凡的胆识,后来终因怀念故国而惨遭杀害,这史实的本身就令读者热泪滚滚了。

这首绝句在艺术上也很成功。与她的胆识相适应,全诗回答宋太祖的提问,从容不迫,平静自然,却沉着有力,深含哀怨。在唐五代绝句中独具一格。

诗中的两个反问句,前者表面上是回答宋太祖的,实际上是一种反抗;后者却在前者铺垫的基础上,向古今一切无血性、不战而降的男儿发出了责问,如狂飚乍起,似夏雷震响,尖锐泼辣,韵味无穷!

展开剩余60%内容 »

述国亡诗花蕊夫人赏析(短短四句却将天下男儿骂了一遍)的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