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培训
首页 > 明朝迁都北京的时间(明成祖朱棣为什么迁都北京)

明朝迁都北京的时间(明成祖朱棣为什么迁都北京)

公元1421年,明成祖朱棣为何执意迁都,将都城定在北京呢?

一般而言,都城的选择,需要将军事、经济、地理条件等各种因素综合起来考虑,而朱元璋一开始选择的南京城,背靠钟山,面临长江,龙盘虎踞,地理位置十分险要;

更关键的是,南京城所在的江南地区,是当时全国的经济重心,这里不仅盛产粮食,而且还有着发达的制盐业、纺织业,正所谓“天下财富出于东南,而金陵为其会”。

可以说,从地理条件和经济上看,南京城是极适合建都的。然而,永乐十九年,即公元1421年,明成祖朱棣却不顾朝中大臣的反对,执意迁都北京,这是为什么呢?

建都南京,不利于部署和调动军队

朱元璋在位期间,虽说早已打下元大都,且迫使元顺帝北逃,不过漠北蒙古一直以来都是明朝最大的威胁。

于是,朱元璋为了应对该威胁,就选择分封诸子镇守边疆,燕王朱棣正是当时抵御蒙古军南下的主力军。

建文帝朱允炆继位后,翰林学士黄子澄谋议削藩,朱允炆也认为“拥重兵,多不法”。

于是,至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六月,朱允炆已先后削了五个藩王,并准备向燕王朱棣开刀。

朱棣富有野心,自不甘如此,于是,同年七月,朱棣指责朝中大臣齐泰、黄子澄等人为奸臣,又援引朱元璋《组训》中关于藩王有权向朝廷索要奸臣的规定,以清君侧为名,举兵反叛,号为“靖难”。

经过三年多的战争,朱棣攻入南京,并一举夺得大明政权。而朱棣原本是在北方抵御蒙元入侵的,当朱棣举兵南下时,也就意味着北方前线没有足够的兵力抵御蒙古大军。

这时候,在北方建立战争大本营也成了迫在眉睫的大事,于是,即位之初,朱棣诏“以北平为北京”,称之为“行在(陪都)”。

从军事的角度看,南京偏于江左,距离和蒙元作战的北方前线太远,不利于朝廷部署和指挥,也不利于调动军队。而在都城迁往北京之前,朱棣也是五次亲征抗击蒙古。

因此,在这种军事背景之下,出于抵御蒙元入侵的需要,朱棣有必要迁都北京,所谓“天子守国门”之说法也由此而来。

和南京相比,北京才是朱棣的“大本营”

朱元璋定都南京的理由相当之多,而其中很重要一个原因,在于朱元璋的统治集团或者说开国功臣们,几乎都是淮西人。

所以当朱元璋有定都开封、洛阳的想法时,由于许多开国功臣的势力皆在淮西,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这部分大臣就会纷纷进言劝阻。

但朱棣不同,朱棣的龙兴之地是北京,其部下也大多来自北方,他们不太习惯南京的气候,所以在朱棣即位之初,朱棣的许多旧部下就建议将大明都城迁至北京。

例如,当时的礼部尚书李志刚就进言说:

“自昔帝王或起布衣平定天下,或由外藩入承大统,而于肇迹之地皆有升崇,切见北平布政司实皇上承运兴王之地,宜尊太祖皇帝中都之制,立为京都。”

简而言之,朱棣部下的家人、势力和影响力等皆在北方,若朱棣迁都北京,他们的利益将得到最大化。

于是,这部分北方大臣就经常在朱棣面前进言,恳求朱棣迁都北京。而朱棣最后决定迁都北京,实际上也和这部分来自北方的大臣有很大关系。

北京符合建都的各种条件

从地理位置上看,北京地处华北平原和太行山脉、燕山山脉的交接部位,东距渤海一百五十余公里,东南部为平原,西部、北部和东北部均为山地。

而当时明朝的敌人主要来自北方、西北方,从这个层面看,北京的地理位置也相当有利。

而从北京的地形来看,它是依山襟海、地势雄伟,也是作为都城的上上之选。更关键的是,北京还是一个交通要塞,诚如孙承泽所言:

“幽燕自昔称雄。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南襟河济,北枕居庸。……真定以北至于永平,关口不下百十,而居庸、紫荆、山海、喜峰、古北、黄花镇险阨尤著。会通朝运便利,天津又通海运,诚万古帝王之都。”

在古人看来,北京可是一个交通要塞,北可进蒙古,东可进东北,南可入华北,还有居庸关、山海关等险峻关卡把守着,如此好的位置,可以说是一个绝佳的建都之地。

朱棣得位不正

朱棣是抢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在当时,这是名不正言不顺的,虽说朱棣以血腥手段威慑住旧臣,但朱允炆的旧臣岂会人人都真心实意拥戴他?

而且,朱棣对待朱允炆旧臣的血腥手段,也让南京民众打心里不喜欢这个得位不正的皇帝。

朱棣在北京生活了二三十年,他对北京的感情,自然非陌生的南京城所能比拟的,因此,从情感上看,朱棣更喜欢将北京作为大明的都城。

于是,永乐十九年,即公元1421年,朱棣就正式将国都迁往北京。这是明朝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迁都北京后,“以天子备边”,由此大大提升了明朝在北方的军事力量,这对于维护北方边境的安全,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剩余60%内容 »

明朝迁都北京的时间(明成祖朱棣为什么迁都北京)的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