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培训
首页 > 玉带是什么意思(古代玉带由三部分组成)

玉带是什么意思(古代玉带由三部分组成)

古人的玉带是什么?你真的懂吗?

所谓玉带,通常是指用玉装饰的皮革制的腰带即革带。这种装饰革带用的玉制品,称为“带銙(kuǎ,音垮)”,俗称玉带板。

早期的玉带是一种蹀躞(diéxiè音碟谢)带,即革带上面缀玉的同时又缀有许多勾环之类,用以钩挂小型器具或佩饰等物。

据记载,蹀躞带最早出现在战国时代,由胡人骑士传入内地的。

最初的装饰部位主要在腹前正中腰带两端的连接处,重点是带钩,既有玉质带钩,也有铜质带钩。

南北朝以后演变为革鞓上只缀方型带銙的玉带。隋唐时期玉带被定制为官服专用,更加盛行。

古代玉带由三部分组成

1、鞓:即“革带”,由出土文物可以看出,使用时要把没有纹饰的一节两端,穿在有銙饰的一节两端的银扣里,用银扣上的针,贯入带上小孔中;

有时铊尾较宽银扣不能通过时,要用无铊尾的一端先穿过一个银扣,再穿第二个银扣。

2、銙:有方形、拱圆形、带古眼銙,为鞓上的饰物。最初的用途,虽然在于装饰,但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可以看出,銙的原来用途是在受环,环是用来悬物的。

至唐后,玉銙日益趋于制度化,把环去掉而留下附鞓的饰物,便是銙。

3、铊尾:即鞓端的饰物,它的用途起初应该是保护鞓端的,犹如当前所用的线织腰带在带端钉上一块金属来保护一样,以后也渐渐变为装饰之物。

玉带板通过背面的隧孔用金属丝或钉结缀在革鞋上。玉带束腰时,前面是看不见玉带板的,所有玉带板均结缀在背腰和两腰侧。这种束法,从唐代雕塑和画像上都可看到。

唐代墓葬中的玉带,出土时革鞋多已腐烂无存,今所见皆为玉带上的带板,一副上结缀的带板有8块、15块和16块不等。其中五代时王建墓出土一条为9块。

西安市郊何家村窖藏中发现数套带板,其中狮纹带一套15块、胡人纹带一套16块、玉蹀躞带一套14块。

唐代玉带板饰多种纹图,有胡人或汉人纹、兽纹、龙纹、花卉纹等,其中尤以胡人纹最多并最富有时代特点。胡人纹中有的作献宝,有的奏乐,有的舞蹈,极生动写实。

故宫博物院藏的“白玉献宝珠人”方形带,玉质白润,局部有沁斑,浅浮雕人物卷发深目高鼻,穿着窄袖长袍,单腿跪于地毯之上,双手捧起宝珠盘,做进献状。

形态逼真,披巾从肩侧飘扬,做隐起处理,通身饰以密集的阴线,反映了唐代与波斯在经济、文化上的密切联系。

展开剩余60%内容 »

玉带是什么意思(古代玉带由三部分组成)的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