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培训
首页 > 庄子思想主张是什么(从庄子的名句看其整体哲学思想)

庄子思想主张是什么(从庄子的名句看其整体哲学思想)

管中窥豹,从庄子的争议名句,看它的整体哲学思想!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这是庄子思想体系里,比较有争议的一句话。

很多人从表面上理解,直接翻译成:圣人不死完,有大恶的坏人们就不会消亡。似乎一个社会出现坏人,都是因为有圣人作怪呢。

要是如此,我感觉这句话真是有满满负能量了,但它能流传两千多年,还是作为庄子的核心思想在被人讨论,绝对不会是那么简单的。今天就稍微来掰扯掰扯这句话。

这句话是出自《庄子·外篇·胠箧第十》中。

《庄子·胠箧》

夫谷虚而川竭,丘夷而渊实。圣人已死,则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无故矣。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虽重圣人而治天下,则是重利盗跖也。

为之斗斛以量之,则并与斗斛而窃之;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为之符玺而信之,则并与符玺而窃之;为之仁义以矫之,则并与仁义而窃之。

何以知其然邪?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则是非窃仁义圣知邪?

故逐于大盗,揭诸侯,窃仁义并斗斛、权衡、符玺之利者,虽有轩冕之赏弗能劝,斧钺之威弗能禁。此重利盗跖而使不可禁者,是乃圣人之过也。

此段文字,先由溪水干涸后显得空旷,山丘被夷平深潭而显得宽阔,做象征比喻,引出若圣人死,那就不会有坏人作乱,而天下太平了。

下面是对圣人制定国家政策和衡量单位,包括对推行仁义的批判。

他认为所谓圣人靠制定这些东西,而成王成候,圣人其实还是最大的获利者,圣人其实才是大盗者,而且是盗取了仁义和圣智的呢。

人们从圣人制定的礼仪中看到的,其实也不是礼制和仁义带给人们生活的美好,而是激起了人们争夺成为人上人的欲望。

所以他说,导致大盗们源源不断的产生,正是因为圣人。

所以说,从这篇短文里,我们可以看出,庄子的“圣人不死,大盗不止”,是有很深的人性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在里面的,谈不上什么负能量。

在此,为了更好地理解这句话,我们这就把它放到庄子的整个思想语境里,看它究竟又是有什么样的曲曲弯弯。

我们如今,纵观《庄子》的三十三章,其实整部书讲的思想,主要有三种。分别为:齐物论,本我说和本职说。

其实这“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还是庄子齐物思想的延伸,齐物的思想认为贫富差距产生贪,等级差距产生歧视,因为有尊贵才会有低贱,所有的社会矛盾都是因为差异和隔阂,而互相指责产生的。

圣人是抢占了道德制高点的那些人,因为在最高点,是标准,所以就制造出了我们有“道德缺陷”的芸芸众生。所以他才说,若没有圣人就没有大盗的。

庄子的思想,主张的是顺从自然,提倡自律,不关心善恶,也因为善恶的本身也是人为方面强加区分出来的。

很多善有恶的成分,很多恶里也有善的因素,善恶的区分本身就是笼统的,矛盾的。

道家,是不主张子在这种无为的事情上面纠缠的。真正的善,是“上善若水”,也就是像水一样的顺应自然,顺应天道,顺势而为。这是道家鼻祖老子思想的核心,庄子也是做着延伸的工作。

而圣人思想,其实是对个体不信任所诞生的思想体系。这种,前提就是建立在,对万物不信任的基础上的思想,怎么又能够获得万物心悦诚服地服从呢?也许会服从,也是暂时的迫于压力罢了,不是发自内心的。我们古代的朝代更替,是不是就是因为,圣人的礼制只是做了个暂时的约束呢?

到这里,我们还能说,庄子的“圣人不死,大盗不止”,是充满了负能量吗?它是直指万事万物根源的,这简直就是大智慧了!

我们再简单的捋顺一下,发现它讲的不过是:我们不要用自己的标准而去胁迫和压制别人,要从遵循事物的本性上找原因,解决问题。

众生是平等的,高低贵贱和善恶,都是我们人类想当然的制造出来的人性壁垒,它们都是很主观的。只有摈弃了这些冠冕堂皇的东西,我们的社会才会真正的和谐。

所以说庄子思想,是真正的为我们的人类福祉在考虑的。

它看待事物的眼光,也是跳脱出了我们凡人看待事物的眼光,是超然物外的客观呢。庄子的阐述,也根本不是为了那个阶层服务的。

庄子,也一直是用平视的眼光,来看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人性,他对我们众生那,仓促的活着,匆忙的追求,是发自内心深深的做了一番,追根溯源的提点和警醒!

展开剩余60%内容 »

庄子思想主张是什么(从庄子的名句看其整体哲学思想)的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